技术雷达站技术雷达站

一文看懂SIM卡

说到SIM卡,大家都不陌生。

现在是移动互联时代,几乎每个人都有手机。而在手机里,就有SIM卡。

图片

这个指甲盖大小的玩意,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
手机再牛逼 ,如果没有SIM卡,也是个废柴。既不能打电话,也不能发短信,免费模板更不能移动上网。

因为手机必须有“合法身份”,才能使用运营商的通讯网络 ,享受通信服务 。

而你从营业厅买回来的SIM卡里面 ,“写入”了手机号 ,代表了你的“合法身份”。

图片

那么,SIM卡就只是一个存储了“手机号”的小金属片吗 ?

并不是 !

SIM卡的源码库内部构造

SIM卡,全名是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(用户识别模块)。因为它一直以卡片形式存在,所以我们都习惯叫它SIM卡 。

但实际上,SIM卡是一个装有CPU(微处理器)的芯片卡 。

除了CPU之外,SIM卡上面还有程序存储器ROM 、工作存储器RAM 、数据存储器EEPROM ,以及串行通信单元 。

所以说,SIM卡 ,建站模板其实就是一台微型计算机。

我们使用手机和SIM卡时 ,手机会向SIM卡发出命令,SIM卡根据标准规范来执行并反馈结果。SIM卡并不是一张单纯的信息存储卡 。

图片

如果各位仔细观察SIM卡 ,会发现这个小金属片上面会被划分成不同的区域 ,有点像“图腾” 。

图片

这些不同的区域,实际上是SIM卡和手机连接时,香港云服务器不同的触点连接 。

SIM卡槽

不同的触点 ,有着不同的用处 。有的是给SIM卡供电,有的是为了手机和SIM卡交换数据。

图片

电源(Vcc)  、复位(RESET) 、时钟(CLK) 、接地端(GND) 、云计算编程电压(VPP)、数据I/O口(Data) 

在SIM卡上,究竟有哪些信息呢 ?

1 、由SIM卡生产厂商存入的系统原始数据 。

2、由移动运营商在将卡发放给用户时注入的网络参数和用户数据  。包括鉴权和加密信息、算法 、参数。

3、由用户自己存入的数据 。比如,短消息、模板下载通讯录、话费记数等 。

4、用户在用卡过程中自动存入和更新的网络接续和用户信息类数据 。包括最近一次位置登记时的位置信息,临时移动用户号(TMSI)等。

这些数据信息中,第1类是写死无法修改的 ,第2类是只有专业部门才能查阅和更新的 ,第3 、4类才是手机可以读写更新的 。

所以说,SIM绝不只是存了一个「手机号码」那么简单。

图片

SIM卡的发展史

说完SIM卡的构造 ,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历史 。

SIM卡作为通信史上的一个伟大发明 ,其实诞生超过30年了。

上世纪90年代,GSM在欧洲诞生 ,并在全球迅速普及 。

1991年,德国捷德公司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张SIM卡 ,随后卖了300张给芬兰运营商Radiolinja。

图片

沃达丰的Orbitel 901 ,发出了第一条短信的GSM移动电话 ,也是第一部插入了SIM卡的移动电话。

问一个问题,大家知道为什么现在新办的SIM卡 ,都会嵌入在一张名片大小的卡片上吗?

图片

除了这样更方便携带之外,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——因为最开始的SIM卡 ,就是名片那么大的(也就是和银行卡一样大) 。使用时 ,必须整张卡 ,塞进手机里。

标准卡(原卡) VS 银行卡

上面这个才是真正的「标准SIM卡」 ,也叫“原卡”。

我们国家移动通信起步晚,大部分人最早接触的SIM卡,是这样的——

Mini SIM卡(红框内)

上图这种卡,我们通常以为是标准SIM卡 ,其实不是。它叫「Mini SIM卡」 ,是手机小型化之后,在原卡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。

2010年  ,欧洲电信标准协会(ETSI)再从Mini SIM发展出「Micro SIM卡」。Micro SIM卡首次使用在苹果公司所推出的iPad及iPhone 4,后续iPhone 4S、iPad 2等众多智能手机都有采用。

Micro SIM 和 iphone4

2011年,又是苹果公司,提出「Nano SIM卡」标准,经过2012年的一番竞争(战胜了诺基亚、RIM  、摩托罗拉联合提交的方案) ,该标准被ETSI采纳为4FF标准 。Nano SIM卡最早被应用在iPhone 5与iPad mini。

Mini SIM、Micro SIM 、Nano SIM(从左到右)

所以 ,独立实体形态的SIM卡,一共有四个标准 。

图片

连SIM卡都减肥成功了,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?

关于SIM卡的变化 ,大家其实都看得出来了 ,并不是什么技术的重大进步 ,说白了,就是剪塑料(剪卡)。

剪卡

剪卡如今也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,淘宝买个剪卡器 ,自己就能剪。

图片

小卡也可以通过卡托 ,变成大卡。

图片

其实 ,关于SIM卡,大家还有一个误解 。

一直以来 ,我们把手机卡都叫做SIM卡,这并不严谨。

SIM卡是属于GSM技术的 ,对于GSM的死敌——CDMA来说,它的手机卡 ,并不叫SIM。

那早期的CDMA手机,用的是什么卡?

答案是——没有卡 。

嗯 ,你没听错,早期的CDMA手机是不插卡的。而且 ,目前国际上的CDMA运营商(为数不多了) ,它们的手机也基本上是不插卡的  。

图片

小枣君是搞CDMA出身的 ,对这个再清楚不过了 。当年我所参与的海外CDMA项目,那些运营商的C网手机都是不插卡的 。

那CDMA手机靠什么来拥有手机号码等信息呢 ?

有的是运营商直接在手机中写入号码,然后一起卖给用户 。

有的是通过OTA,也就是Over The Air,空中放号 。例如 ,买了全新的CDMA手机之后,第一次开机 ,按指定格式发一些消息 ,即可实现手机号码信息的写入,变成一部正常的手机,这就是一次OTA空中放号的过程。

图片

如果大家有点印象,很多年前iPhone刚火起来的时候,很多人去买国外的水货iPhone 4S ,就会买到美国CDMA运营商Verizon的iPhone 4S,当时被称为“V版”iPhone,都是不能插手机卡的。

如果你要在中国用它 ,必须“找关系” ,对手机进行“烧号”,才能使用。其实 ,就是把你的电信号码“烧进”手机里面,实现机卡一体 。

图片

话说,当年中国加入WTO时 ,建了一张CDMA网络 ,后来辗转归了中国联通 ,再后来 ,又卖给中国电信 。而我们也对这张C网做了一点“小改动” ,就是必须有“卡槽”。

于是,中国这张CDMA网络 ,成了世界上唯一一张要插手机卡的CDMA网络 。

CDMA制式的手机卡 ,叫UIM卡,全名是User Identify Module ,很巧,中文名也叫用户识别模块。

图片

Subscriber和User,都有“用户”的意思  。

通信行业里 ,通常用subscriber指代手机用户。

现在 ,UIM是由中国电信倡导 ,CDMA的大旗,也是中国电信勉强在扛(接近退网)。

UIM和SIM除了技术制式上的区别之外 ,在外型尺寸、作用功能方面几乎没有什么不同,所以大家通常也把UIM称为SIM 。

进入最近十年,因为设备小型化的需求,加上可穿戴设备以及物联网应用的蓬勃发展,nano SIM也无法满足需求 ,需要进一步减小模块的体积 ,甚至消灭实体模块。

于是,就有eSIM、soft SIM等虚拟SIM技术。

赞(488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>技术雷达站 » 一文看懂SIM卡